语法测试设计及其反拨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法测试设计及其反拨作用,供大家参考。

语法测试设计及其反拨作用

 

 PRETCO 语法测试设计及其反拨作用 摘要:

 语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高职学生的薄弱环节。

 测试对教学起着正反两方面的反拨作用。

 PRETCO 语法测试的内容符合大纲的要求, 题型略显单一, 分值比例适中,总体上给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反拨作用。

 与此同时, 语法测试可加大口语语法考察力度, 增加主观性试题的考核, 并使英语应用能力衡量标准多样化。

 关键字:

 语法, 语言测试, 反拨作用, 语法测试设计 1 引言

  外语教学中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地位的争论, 流利与准确的争论在西方已经进行了20 多年(Murphy, Linda 2005)。

 在我国, 大学英语教学提倡注重学生听、 说、 读、 写译的综合能力, 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2000 年 11 月, 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提出高职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此外, 以语言基础为教学内容的通用英语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教学份额会逐渐减少, 而特殊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教学和通识课程类(General Education)

 英语教学份额逐渐增多(王守仁 2010:

 6)。

 通过多年的努力, 包括2005 年 6 月以来,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710 分的计分体制改革, 由试行到全面实施, 加强了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的普遍性。

 然而语言的交际能力还应包括语言形式的正确, 语言的可接受性, 及语言的恰当性(D. Hymes 1971)。

 大学英语的语法教学一直受到忽视, 至今未见改善(高远 2006:

 34)。

 语言是有规则的系统, 失去语法的组织, 语言的表达就失去了准确性。

 尤其在高职类院校, 学生语言基础薄弱, 语法知识匮乏, 需要巩固 EGP的语法体系, 为今后语言的使用和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测试不仅是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评估手段, 而且对教育教学政策、 课程设置、 教育者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深层次的影响(黄大勇, 杨炳钧 2002), 即测试的反拨效应(Washback)。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 简称 PRETCO)是高职院校学生所参加的最普遍的英语类能力考试之一。

 PRETCO 语法题测试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优劣, 给应考者起着正反两方面的反拨作用。

 对比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理论, 改进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增强语法意识, 加强语法教学, 提高语用能力。

 2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理论的发展

  语言测试对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近二三十年的深入研究, 涌现了大量的测试学理论。

 语言测试不再是语言教育学的附属品, 而是建立在语言学、 教学法、 学习论和心理测量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Alderson 和 Wall(1993)

 提出了反拨作用假设(Washback Hypothesis), 指出反拨作用主要涉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Hughes 认为教学与测试之间以“伙伴” 关系(Partnership)

 相互影响, 在分析了 TOEFL对应试者的反拨作用的基础上, 提出了 反拨作用的三分法:

 参与者(Participant), 过程(Process)

 和结果(Product), 即 3P 模式(Hughes 1993)。

 语言测试会使各涉考者(包括教师、 学生、 教材编者以及出版商)

 对教学过程和内容产生新的认识, 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Bachman 和 Palmer(1996)认为反拨作用是考试后效(consequences)

 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后效”, 是指参加测试或对测试结果的使用所产生的后续效果和作用, 微观上是指考试对应试者个人的影响, 宏观上是指考试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近年, Green(2006, 2007)建立了 新的反拨效应模型, 模型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考试本身的特征, 包括考试的整体设计, 各部分的内容, 题型, 复杂程度等; 二是涉考者(特别是考生)

 的特征, 包括他们对考试大纲及要求的解读, 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现考试要求现有

 的资源, 对考试重要性和难度的判断等等。

 而且一个考试的构念效度越高, 反映拟测能力越全面, 正面反拨效应越容易出现(亓鲁霞 2012:

 202)。

 语言测试对应试者的反拨作用毋庸置疑, 高职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欠缺, 甚至呈下降趋势, 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分析和改进 PRETCO 的语法测试设计, 使其产生更有效的积极的反拨作用, 以有助于 ESP 的学习和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3 分析近年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试卷中的语法测试设计, 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反拨作用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语法类试题主要集中在试卷的第二部分:

 词汇和结构中(Part ⅡVocabulary & Structure)。

 词汇与结构部分重点考核单词和词组的含义辨析及大纲中所列举的各语法点。

 本文主要以该部分的语法题为例, 分析近年试题对语法教学的反拨作用。

 3.1 试卷中考查的语法内容与大纲的能力要求 大纲即是教学纲要, 包括了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等方面, 它明确了 应试者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水平。

 同时, 考试的目的就是考查人才培养的结果是否实现大纲所设定的预期目标。

 如试题与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一致, 对考生英语水平的检测和提高都能起来积极的反拨作用。

 《基本要求》 指出高职类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 在听、 说、 读、 写、 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具体的语法知识包括:

 词性(名词、 代词、 数词、 限定词、 介词、形容词、 副词、 动词), 时态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 将来进行时、 过去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将来完成时、 现在完成进行时、 过去完成进行时), 语态 (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 虚拟语气 (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 if 所引导的条件状语的虚拟语气), 非谓语形式(动词不定式、 动名词、 动词分词形式), 从句(名词、 宾语、 同位、 时间、 地点、 条件、 让步、 对比、 原因、 结果、 目的、 方式、 比较从句), 句型(倒装、 强调)

 等主要的语法知识点。

 表 1 列举了近两年江苏省英语应用能力 B 级四次考试词汇和结构一栏中各语法点考题的数量。

 表 1:

 2010 年、 2011 年江苏英语应用能力 B 级四次考试中所涉及的语法题(考题数量)

 词性

 动词非谓语形式

 时态

 语态

 句型

 从句

 虚拟语气

 2010 年 6 月试卷

 6

  3

 2010 年 12 月试卷

 7

  3

 2011 年 6 月试卷

 6

  3

 2011 年 12 月试卷

 6

  1

 表 1 所示, 一方面, 试题覆盖了《基本要求》 中要求的所有的语法内容, 全面的考察了

 0

 1

  3

 2

 1

  1

 1

  2

 2

 0

  2

 2

  0

 3

 0

  3

 2

  2

 2

 0 学生的语法知识; 另一方面, 试题的考查重点符合高职类学生的现有水平, 着重考核了单词基本词性, 减少了中国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中虚拟语气这一难点的考核, 其它各知识点题量相对稳定。

 测试必须保持考生特征与语言使用者特征的一致, 保持测试中语言使用和非测试中语言使用一致(Bachman & Palmer 1996)。

 既符合了学生的现有水平, 有利于语言的实际运用, 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反拨作用, 为今后的语言应用能力打好基础。

 3.2 题型的选择

  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各类学校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目的、 方向和实际需要, 同时也应参照各类考试的大纲要求。

 例如, 离散性的客观题能考查学生对语言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 交互性、 综合性强的主观问答题能最大限度的检验学生对语言实际的运用能力。

 英语应用考试自 1998 年和 1999 年开始试行, 2000 年正式推广以来, 语法题的考核都集中于Part Ⅱ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仅有两种体型, 一是选择题, 二是词型转换。

 与 2006 年改革后的 710 制四六级试题相比较, 其取消了以词汇与语法为主的多项选择题, 取而代之的是大幅度增加了听力部分的分值。

 随后, 2008 年四级网考试点, 2009 年六级网考试点, 网考更注重通过声音和视频来传达语言信息, 以便是语言的实际运用性在试题中得到进一步的体

 现。

 今后, 纸笔考试和网考在长时间内将会长期共存, 平行发展(潘之欣 2011:

 10)。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题型十多年以来未发生任何的变化, 依然是以完全独立的知识点为单位, 离散在传统的多项选择题型中。

 多项选择题有利于分门别类的考察各知识点, 但是仍然是以书面语为主, 没有注重语法在实际生活和现实语境中的运用, 或者说缺少对英语口语语法的考核, 容易使学生依然以传统的语法学习为导向。

 既然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对语法的考核可以置于实际的语境当中, 采用长短对话类型的选择题或是完型填空, 增添以问答形式为主的主观性试题。

 当然, 主观题和综合题的确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有效的考核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但是题量过大, 批卷者的主观倾向性会影响试卷的信度。

 3.3 语法题与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分数、 评定等级等)

 的管理和使用也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里所指的管理和使用是指根据测试结果对考生做出的有关规定, 如升留级、 评定奖励、 学位论文撰写资格和毕业论文的认定等等(李绍山 2005:

 75)。

 大规模的高风险考试(如: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往往无法有效地促进教与学(亓鲁霞 2012:

 204)。

 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与学生为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放弃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应用, 更多的是以应试为主。

 二是教育考试院为控制整体通过率, 为提高试卷的信度, 大量采用有益于考试而无益于教学的选择题。

 这都会给教学带来消极的反拨作用。

 高职类院校往往是将英语应用能力证书同毕业证书挂钩, 无形中增加了高专英语教学的应试成分。语法题为现存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约占总题量的 26%, 总分值的 15%, 即题多分少, 显然不是考试的得分重点, 考试时也不会给考生造成过多的考试焦虑。

 是教学的真实反映, 给教学带来的积极的反拨作用。

 4 结语及建议

  语法是语言教学的三要素之一, 既然语言是个有规则的系统, 即便是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教学的当代, 在任务情景中, 表达时语法紊乱, 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度, 致使交际质量的下降。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中最普遍最权威的英语能力水平考试之一, 对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反拨作用。

 通过分析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语法测试设计给学生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反拨作用,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从 PRETCO 所考核的知识点的分布来看, 完全覆盖了大纲所要求的各个内容, 但所考核的具体的语境的设置和各知识点的运用, 依然以书面语为主。

 近年来, 口语语法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 (Brazil 1995; Carter & McCarthy 1997),

 将口语语法在日常教学中系统化, 并且在 PRETCO 得以体现, 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 改革 PRETCO 语法测试题的题型。

 多选题的消极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作用,而且“以适当形式填空” 这一项历年考试得分最低, 考试失分率达 70%(黄彩燕, 俞如楠,王玫武 2011:

 4)。

 语法题可适当的增加主观性试题的考核, 并以多种形式出现, 例如, 完成长对话, 翻译题等等。

 3 学生毕业证书的获得不再以 PRETCO 的考试成绩为衡量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

 英语水平测试手段的多元化, 不仅可以通过高风险的大规模考试, 而且还可以校内组织能力考试; 不仅可以通过纸笔考试和网考, 而且还能直接参加口语能力考试, 直接获得能力水平鉴定证书。

 这可使参考学生降低学习和考试的焦虑程度, 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通过率。

 参考书目:

 [1]Bachman L F and A S 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Brazil, D. A. Grammar of Speech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Carter, R. & M. McCarthy. Exploring Spoken Englis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4]Green, A. Watching for Washback: Observ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on academic writing test in the classroom[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06(4)

 : 333-368. [5]Green, A. IELTS Washback in Context: Preparation for Academic Writing in Higher Educ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6]Hughes, A. Backwash and TOEFL 2007[Z]. England: University of Reading, 1993.

 [7] Hymes. D. H.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71. [8] Murphy, Linda. Attending to Form and Meaning: the Experience of Adult Distance Learners of French [J]. German and Span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5 (3): 295-317. [9]Wall, D. & J. C. Alderson. Examining Washback: The Sri Lankan impact study[J]. Language Testing, 1993(10)

 :41-49. [10] 黄彩燕, 俞如楠, 王玫武. PRETCO 的反拨作用给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测试的启示[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4)

 : 95-101. [11]黄大勇, 杨炳均.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2(7)

 : 288-293. [12]高远. 增强语法意识, 加强语法教学——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1)

 : 34-48. [13] 李绍山.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 Foreign Language World, 2005(1)

 : 71-75. [14] 潘之欣.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网考与纸笔考试...

推荐访问:语法测试设计及其反拨作用 语法 作用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