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念“辛亥百年”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纪念“辛亥百年”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供大家参考。

浅谈纪念“辛亥百年”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

 

 浅谈纪念“辛亥百年” 的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09 级思想政治教育

  梅星

 摘

 要: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 具有深刻的现代社会转型意义的辛亥革命, 也许给我们今天同样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作用; 作为一场政治博弈, 两岸同时大张旗鼓地纪念“辛亥百年”, 我们又该怎样看待其中深刻的政治意义。

 关键词:

 辛亥百年;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 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争取民族独立和平等自由的历史, 是一部轰轰烈烈的革命的历史, 在众多大大小小的革命事件中, 辛亥革命是十分伟大的一次, 它把一个封建王朝转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共和国, 尽管“这次革命, 后来被意义远为重大的①, 但是其本身的重大意义仍是不可忽略的。

 韶华易逝, 倏忽百年, 历史的尘埃已然落定, 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直到今天,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弄得黯然失色了”义与政治意义仍然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一、 以史为鉴, 吸取辛亥革命推动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孙中山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过, 革命并不是由革命派独立完成的, 而是由革命派与立宪派共同推动的, 纵观辛亥革命整个事件的过程, 在革命的发展阶段, 以立宪党人为主的当时中国社会上流阶层的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最后革命的失败, 也是由于城市上流阶层向袁世凯倒戈。“一九一一年, 为了安定, 城市上流阶层曾经附和了革命; 一九一三年,仅仅是为了同样的理由, 他们又附和了袁世凯。

 革命并不曾为袁世凯所叛卖——革命叛卖了②在历年来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研究中, 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辛亥革命与当时中国农村的关系。

 当时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生活在农村, 然而谈到革命本身。”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承认, 辛亥革命从其主要涉及的社会阶层范围来讲, 是一次上流阶层的革命, 革命并没有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 也没有给农民多少实惠, 仅仅给了上流阶层一些好处。“除了苛索名目繁多的捐税之外, 辛亥革命很少触及中国农村”③。

 在这种情况下, 革命初期, 人民群众对革命的好感和积极的态度很快消失了, 并且部分县镇还出现了骚动的浪潮。

 最终, 没有多久, 辛亥革命的洪流渐渐消退, 将中国从封建王朝带入现代意义的民主国家的辛亥革命的成果, 被以后四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所淹没, 一次伟大的革命也因此而在历史中黯然失色了不少, 尤其是相较于后来取得最终成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而言。

 我们回顾历史, 往往是为了服务现实, 就今天中国的社会特点来说, 我们同样可以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中有所收获。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特点与今天的中国社会有颇多相似之处, 首先二者同样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只不过前者是一次社会政治制度的大变革, 而我们当前社会更多的是面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其次, 是社会矛盾的激化, 辛亥革命发生在旧中国内忧外患的时期, 社会动荡, 民族矛盾、 政治矛盾等等问题凸显, 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同样存在诸多矛盾, 改革开放至今, 经济发展的地域失衡, 司法体系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弊端, 公民道德意识的深眠和落后, 我们似乎在建立现代公民社会的道路上遇到了一波又一波的阻碍, 一时间, 部分民众甚至对社会主义建设失去了信心。

 ① 摘自《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绪论部分

  作者 周锡瑞(美)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② 摘自《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第 261 页

  作者 周锡瑞(美)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③ 摘自《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第 310 页

  作者 周锡瑞(美)

 中华书局 1982 年版

 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 牢固树立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心系群众; 二、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防止矛盾激化, 减小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 以和平、 和缓的方式实现过渡。

 前一个观点是就辛亥革命中脱离广大的农民群众而言的,我们当前社会也有这种苗头, 政府和当权者漠视人民权利, 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对农民和广大底层民众的关注太少, 在民众中间已经颇多怨愤, 这种趋势是十分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天然联系不应该随着经济、 政治的发展而淡化, 相反,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新的面貌和气象。

 后一个观点是就辛亥革命的形式和手段而言, 在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中, 不乏对革命意义的反对之声, 有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引发了一种“革命性思维”, 社会矛盾一激化就认为革命要发生, 动不动就提出要变革政治制度, 诚然,就社会成本和代价而言, 革命带来的损失太大, 尤其是对经济造成的打击更是无法弥补的。近十年来, 中国社会的矛盾也是日益突出, 各地方的群体性事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有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 重大群体性事件连接发生, 涉及面越来越广; 第二, 经济问题政治化; 第三, 暴力对抗程度明显增强; 第四, 境外政治力量涉足中国国内群体事件。

 因此, 如何把握社会矛盾对于处在历史又一个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一点需要我们的当权者思考, 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防止 “革命性思维”在社会中蔓延。

  二、 同出一脉, 着力挖掘辛亥语境下两岸共有的政治遗产

  今年“辛亥百年” 的纪念活动显得格外隆重, 首义之城武汉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投入到相关的建设和宣传活动之中, 各项投资总共超过了 200 个亿。

 两岸政府在同一天以不同的政治立场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两岸人民在不同的城市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这样一场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不得不说, 这其中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在两岸最高领导人针对“辛亥百年” 发表的讲话中, 都强调了一点, 即各自代表的政权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最忠实的继承者。

 两岸对各自政权的正统地位与合法性之争早已有之。“国民党在攻击中共纪念辛亥的同时, 还不忘将‘双十节’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相比较, 声称‘中华民国’ 是孙中山确定的国号, 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中共作为苏联傀儡政权的象征; 青天白日旗是民国法定的国旗, 改为五星红旗即为叛变的证据”中共方面则认为蒋介石政府叛变了孙中山的革命, 共产党人才是革命真正的继承者。

 尽管两④。

 而岸当局对各自政权的正统地位和合法性有着不同的说法, 但是自从九二共识达成以来, 两岸同胞对于和平统一有着相似的渴望, 针对“台独” 分子的叫嚣也是同样坚决地反对, 在台湾方面坚持“不统、 不独、 不武” 的前提下, 实现了两岸三通, 优先发展经济, 加强民间交往,两岸关系发展到了近几十年来的一个新的阶段。

 我认为纪念“辛亥百年” 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 为两岸当局在辛亥语境下寻求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加强两岸民众之间的民族认同和历史认同。

 辛亥革命从打响革命第一枪的武汉开始, 迅速影响到全国, 以孙中山为核心的民族志士领导和推动了整个革命进程, 并且最终取得胜利, 推翻帝制, 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 这是一次民族的胜利, 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 因此, 两岸炎黄帝胄、 华夏子孙理当共同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两岸同时纪念“辛亥百年” 既是提醒广大民众勿忘先烈、 珍惜今天的民主共和体制, 同时也是使两岸人民意识到, 我们同属一个民族, 我们有着一段相同的历史。

 第二, 淡化阶级色彩和意识形态, 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两岸当局对于谁是孙中山先生忠实的继承者的争论, 可以看作是为各自政权合法性和正统地位争取立足点。

 我认为我们可

 ④ 转引自《辛亥纪念语境下海峡两岸对华侨的争取》

 作者 徐炳三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讲师

 以在纪念活动中淡化这一点, 在对待辛亥革命的性质的问题上, 两岸当局应该以一种民族革命的视角去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更多地宣扬革命先烈们对民主、 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与向往,适当地忽视大陆方面对辛亥革命作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定性, 这样海峡两岸就能在辛亥文化的遗产中找到更多共同的继承。

  三、 结语 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的精神纽带, “辛亥百年” 的纪念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一水之隔, 但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历史和延续, 两岸先烈对于民族独立、 人民平等和自由的追求,因为辛亥革命的记忆, 而在两岸民众的心中格外真实, 我们不希望割断这段记忆, 相反我们希望能加强彼此的认同。辛亥革命是两岸民众共有的历史遗产, 是两岸当局共有的政治遗产,保护好、 利用好这笔遗产将是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和复兴的重要保障, 因此, 纪念“辛亥百年”的活动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参考文献】:

 1、《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作者 周锡瑞(美)

 中华书局1982年版 2、《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我见》

  作者 李良明

  摘自《书屋》 -2010年10期 3、《两岸共同纪念辛亥百年备受瞩目》

 作者 汪曙申

  《两岸关系》 -2010年11期 4、《辛亥纪念语境下海峡两岸对华侨的争取》

  作者 徐炳三

 《江苏社会科学》 PKU CSSCI-2011 年 2 期

推荐访问:浅谈纪念“辛亥百年”历史意义与政治意义 浅谈 历史意义 意义